移动通信原理考前抱佛脚
本文最后更新于 1076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期中考范围1~3章
以选择填空为主

选择题

单选题

1.处于空闲模式下的手机所需的大量网络信息来自( BCCH )信道。

2.GSM网常采用的切换方式是( 移动台辅助的网络控制 )。

3.我国目前有三大运营商获得了 3G 牌照,其中,WCDMA是由( 中国联通 )在运营。

4.( AUC ) 的作用是存储用户密钥,保证系统能可靠识别用户的标志,并能对业务通道进行加密

5.当移动台由一小区进入相同频率相同 MSC 的另一小区时会发生( 软切换 )切换,而当移动台穿越工作于不同频率的小区时则发生( 硬切换 )切换。

6.下列哪些既是上行信道,又是下行信道( DCCH )

7.( 慢衰落 )是由于在电波传播路径上受到建筑物及山丘等的阻挡所产生的阴影效应而产生的损耗。

8.根据通信原理中香农公式原理,采用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是用频带换取( 信噪比 )。

9.主叫用户呼叫数字公用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网中用户所需拨打的号码是( 移动用户 ISDN 号码 MSISDN )。

10.扩频码需具有( 正交性 ),扰码则需要有良好的( 自相关性 )。

11.话音信号在无线接口路径的处理过程包括( 语音编码-信道编码-交织-加密 )

12.GSM系统中,接口速率为 2.048Mb/s 的是( A 接口 )

13.WCDMA系统中采用的扩频方式是( 直接序列扩频 )

14.处于空闲模式下的手机所需的大量网络信息来自 ( CBCH ) 信道

15.关于位置区说法错误的是 ( 一个位置区可以属于多个 MSC )。

16.下面哪个是手机使用 DTX 的优点 ( 延长手机电池寿命 )

17.在同一 MSC 下,整个切换过程由 ( MS 、BTS、 BSC 、MSC ) 共同完成

18.模拟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的多址方式是 ( FDMA )。

19.在 CDMA 中,不同 MSC 下,同一频率的切换属于 ( 硬切换 )。

20.GSM 网常采用的切换方式是 ( 移动台辅助的网络控制 )。

21.GSM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的多址通信方式为( TDMA )。

22.我国目前有三大运营商获得了 3G牌照,其中, CDMA2000是由( 中国电信 )在运营。

23.在 2G通信时代,我国的 CDMA移动通信系统使用频率范围是( 上行频率 825MHZ—835MHZ,下行频率 870MHZ—880MHZ。 )。

24.在网络子系统中, ( AUC )的作用是存储用户的密钥,保证系统能可靠识别用户的标志,并能对业务通道进行加密。

25.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WCDMA 是在 GSM网络基础上发展演进的。 )。

26.GSM900收发频率间隔为( 45MHz )。

27.下列哪些既是上行信道,又是下行信道( TCH )。

28.当移动台由同一基站的一个扇区进入另一个具有相同频率的扇区时会发生( 硬软切换 )切换。

29.当移动台由一个小区进入相同频率的另一个小区时会发生( 软切换 )切换技术。

30.当移动台穿越工作于不同频率的小区时则发生( 硬切换 )切换,即移动台先中断与原基站的联系,再与新基站取得联系。

31.W-CDMA系统采用的多址方式为 ( FDMA/ CDMA )。

32.根据通信原理中香农公式原理,采用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是用频带换取( 信噪比 )。

33.开环功率控制的精度( 小于 )闭环功率控制的精度。

34.WCDMA 系统中, S_CCPCH 可承载的传输信道有( FACH 和 PCH )。

35.WCDMA 系统中信号处理的过程是: ( 信道编码、扩频、调制 )。

3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HSPDA 技术在 WCDMA 制式的 R5 协议版本实现 )。

37.为正确的识别某个移动用户而给该用户分配的一个特定的识别码,该码存储在用户的 SIM 卡、 HLR、VLR 中,该码是(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IMSI )。

38.为使网络再次进行路由选择,根据 HLR 的要求,由 VLR 临时分配给移动用户的一个号码是( 移动用户漫游号码 MSRN ),该号码在连接完成后可释放给其它用户使用。

39.为了对 IMSI 保密, VLR 可以给来访移动用户分配一个唯一的号码,该号码是( 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 TMSI ),仅在本地使用。

40.关于天线增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表征天线将信号放大的能力 )。

41.GSM 系统采用 TDMA,每个载波分为( 8 )时隙。

42.( 慢衰落 ) 是由于在电波传播路径上受到建筑物及山丘等的阻挡所产生的阴影效应而产生的损耗。

43.中国移动推出 “3G” 专属号段是 ( 188 )。

44.WCDMA的演进步骤是( GSM-EDGE-GPRS-WCDMA )。

45.WCDMA系统中采用的扩频方式是( 直接序列扩频 )。

46.在 WCDMA系统中,上行用扩频码来区分( 同一用户的不同信道 ),用扰码来区分( 不同用户 );下行用扩频码来区分( 不同用户 ),用扰码来区分( 小区 )。

47.在 WCDMA系统中可能会发生多种切换,比如,由于某些需要,可能会发生某一 UE从它所属基站的一个载频切换到该基站的另一个载频上去,此种切换是( 硬切换 )。

48.扩频码需具有( 正交性 ),扰码则需要有良好的( 互相关性 )。

49.RAKE接收机主要是解决( 多径效应 )。

50.下列中,不是移动通信中无线电波基本传播机制的是 ( 折射 )。

51.3G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的多址通信方式为(   CDMA    )。

52.( 慢衰落 )是由于在电波传播路径上受到建筑物及山丘等的阻挡所产生的阴影效应而产生的损耗。

53.我国目前有四大运营商,其中,TD-SCDMA是由( 中国移动 )在运营。

54.模拟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的多址方式是(  FDMA   ) 。

55.在2G通信时代,我国的CDMA移动通信系统使用频率范围是(   上行频率825MHZ—835MHZ,下行频率870MHZ—880MHZ。   )。

56.移动通信可利用的频谱资源( 有限 )。

57.

多选题

1.CDMA 的关键技术包括下列的( 频率复用技术、软切换、功率控制、语音编码 )。

2.移动蜂窝技术的基本特征是( 基站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频率复用、移动台在移动中可以进行切换、移动台在不同地区可以漫游接入、分裂小区可以增加系统容量 )。

3.跳频能有效地改善以下 ( 多径衰落、瑞利衰落 ) 现象。

4.下列哪些是移动网常采用的抗干扰技术?( 跳频、DTX、功率复用、分集技术 )。

5.下列哪个接口是属于 MS与 BS之间的接口( Um 接口、空中接口 )。

6.CDMA的主要特点是 ( 大容量、软容量、高的话音质量、低发射功率、话音激活、保密 )。

7.CDMA的关键技术有 ( 功率控制、分集接收、软切换、可变速率声码器、RAKE接收、自适应天线 )。

8.在漫游功能中,用到( MSRN、VLR地址 )等与漫游有关的数据。

9.关于交织的说明,以下正确的有( 可以将多个连续的错误离散化、越大的交织块导致延时越大 )。

10.WCDMA系统具有软容量的特点,也就是说它的容量与( 用户数、业务种类、业务质量 )相关。

11.RAKE接收的工作条件是( 两径之间时延差大于一个码片、两径具有独立性 )。

12.相比目前的定向天线而言,智能天线具有以下几种优点( 降低用户间干扰、增强覆盖、提高系统容量 )。

13.下面哪几种属于移动通信系统?( 蜂窝通信、无绳电话、集群通信、卫星通信 )。

14.移动通信中无线电波传播的特点有哪些? ( 传播开放性、接收环境复杂性、用户随机移动性 )。

15.移动蜂窝技术的基本特征是(  基站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频率复用 、移动台在移动中可以进行切换、移动台在不同地区可以漫游接入 、 分裂小区可以增加系统容量  ) 。

16.移动信道的特征有 ( 带宽有限、干扰和噪声影响大、存在着多径干扰、 存在着码间干扰 )。

17.蜂窝组网理论包含哪几个重要部分?( 频率复用、小区分裂、多信道共用、越区切换 )

18.

判断题

对的

1.MSK信号既可采用鉴频器解调,也可采用相干解调。 √

2.对于多载波系统,载波频率的偏移会导致子信道相互间产生干扰。√√√√

3.GSM网络中, BCCH 信道和 CCCH 信道是不参与跳频的信道。√√√

4.GSM帧长为 4.62ms,每帧 8 个时隙。√√

5.移动通信网的信道一般分为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两大类。√

6.信号强度排列如下:直射波、反射波、绕射波、散射波。√

7.WCDMA 系统的空中接口带宽为 5MHz,其码片速率为 3.84Mc/s。√

8.DTX 技术的采用可以使移动台具有更长的待机和通话时间。√

9.扩频系统提高了系统的保密性、提升了系统的信噪比。√

10.IS-95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每个信道 1.2288MHz,含有 64 个码道。√

11.CDMA为干扰受限系统,当系统中增加一个通话用户时,所有用户的信噪比会下降。√

12.GSM通信系统中, SCH(同步信道)的作用包括帧同步和时隙同步。√

13.TD-SCDMA的载频宽度是 1.6MHz,其码片速率为 1.28Mc/s。√

14.GSM网络中, BCCH信道不参与跳频。√

15.GSM网络中,每个频点间隔 200kHz。√

16.跳频可以改善瑞利衰落。√

17.GSM 网络,一个载频上最多可允许 8 个用户同时通信。√

18.GSM 帧长为 4.62ms,每帧 8 个时隙。√

19.移动通信网的信道有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两大类。√

20.GSM 系统可以采用软切换。√

21.CDMA 系统容量是 GSM 的 4—6 倍。√

22.GSM 中一般要求同频干扰保护比 C/I>9dB。√

23.CDMA 用户既可以工作在 CDMA 系统,也可以工作在 AMPS 系统。√

24.GSM900 网络的双工间隔是 45MHz。√

25.MS 开机时称为附着状态。√

26.扩频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强。√

27.扩频系统提高了系统的保密性。√

28.CDMA 系统每个信道 1.2288MHz,含有 64 个码道。√

29.TCH 的复帧有 26 个 TDMA 帧,而用于映射 BCH 和 CCH 的复帧有 51 个 TDMA 帧。√

30.TDD 称为时分双工,收发信号在时间上分开互不干扰,广泛地用于 GSM系统。√

31.完成城市高密度区室内覆盖最好的方法是建筑物内设直放站。√

32.CDMA 为干扰受限系统,当系统中增加一个通话用户时,所有用户的信噪比会下降。√

33.一个 BSC 的控制范围不要跨两个 MSC,属于同一个 BSC 控制的基站也不要跨两个位置区。√

34.天线应安装在避雷针 45 度角的保护范围内。√

35.WCDMA 的演进步骤是 GSM-GPRS-EDGE-WCDMA。√

36.TD-SCDMA 的演进步骤是 GSM-TD-SCDMA。√

37.CDMA2000 的演进步骤 CDMA(IS-95)-CDMA20001X-CDMA20001xEV。√

38.TD-SCDMA 的码片速率是多少 1.2288MCps。√

39.TD-SCDMA 的载频宽度是 1.6MHz。√

40.WCDMA 系统的空中接口带宽为 5MHz。√

41.WCDMA 的码片速率为 3.84Mchip/s。√

42.目前中国无委会给 UMTS 下行分配的无线频率范围是 2110-2170MHz。√

43.WCDMA 系统是干扰受限系统。√

44.利用 RAKE 接收机实现扩频码分宽带系统的带内分集,抗频率选择性快衰落。√

45.信号强度排列如下:直射波、反射波、绕射波、散射波。√

46.MSK 信号既可采用鉴频器解调,也可采用相干解调。√

47.TDD 称为时分双工,收发信号在时间上分开互不干扰,广泛地用于GSM系统。√

48.

错的

1.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要求调制技术使已调信号的频谱越宽越好,以便更好地抗衰落。 x

2.π/4-DQPSK是恒包络的调制技术,其优点是可采用成本低廉的非线性功放。 x

3.RAKE接收可以很好地克服移动通信中的多普勒频移。 x

4.FSK的解调由于其恒包络的特点不能采用包络检波。 x

5.MSK是相位连续且满足最小频差的调制指数为 1 的一种特殊形式的 FSK。 x

6.MS移动到同一 MSC的不同 LA 中,不需要进行位置登记。 x

7.CDMA系统中,只要邻站和本站处于同频工作状态,则此时均为软切换。 x

8.GSM系统中,每一个用户在入网时分配公用的密钥 Ki 和唯一的 IMSI。x

9.在 IS-95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前向是指手机发往基站的方向。x

10.处于通话状态中的 MS从同一 MSC下的某一 BSC范围移动到另一 BSC范围时,系统不必参与切换过程。x

11.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最小区群的 N值越大,其频率利用率将随之提高。x

12.采用顶点激励方式的基站天线采用全向天线模式。 xx

13.MS发, BS收的传输链路称为下行链路。 x

14.GSM900网络的双工间隔为 50MHz。 ×

15.GSM中, BCCH既是上行信道,又是下行信道。 xz

16.GSM中, MS与 BS之间被定义为 A接口, MSC与 MSC之间被定义为 Um接口。 x

17.IMEI 是用于国际唯一区分移动用户的号码。 x

18.GSM中鉴权和加密是两个独立的处理过程,两者间没有任何的关联。 x

19.TDD称为时分双工,收发信号在时间上分开互不干扰,广泛地用于 IS-95 系统。x

20.一个 BSC可以连接到多个 MSC上,一个 MSC也可以连接到多个 BSC。x

21.PCH为寻呼信道,当移动台申请开始一次通话时,利用它向基站发送请求。x

22.GSM网络中采用的是快跳频。x

23.在同一 MSC ,不同 BSC 下的切换,系统不需要参与切换过程。x

24.切换过程中,目前移动网大都采用基站控制方式。x

25.采用顶点激励方式的基站天线是全向天线模式。x

26.在 GSM网络中,信道就是一个频道。 x

27.MS发, BS收的传输链路称为下行链路。x

28.GSM900网络的双工间隔为 25MHz。x

29.GSM网络由 TDMA帧基本单元构成,帧长 4.615us。x

30.GSM中, BCCH既是上行信道,又是下行信道。 x

31.GSM中,逻辑控制信道采用的是 26 复帧。x

32.GSM中,业务控制信道采用的是 51 复帧。x

33.CDMA中, BSC 与 MSC 之间采用的是 Um 接口。x

34.GSM中, MS 与 BS 之间采用的 A 接口。x

35.IMEI 是用于国际唯一区分移动用户的号码。x

36.模拟移动网采用的多址技术是 TDMA。 x

37.IS-95 CDMA 是属于第三代通信系统的。x

38.在 GSM系统中, 采用 TDMA方式,每个载频的每个 TDMA帧时隙数是 8 ,每个载频的带宽为 200KHZ。x

39.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相邻小区不允许使用相同频率,否则会产生同频干扰。x

40.CDMA系统也有硬切换,发生在同一基站不同扇区之间。x

41.PCH为寻呼信道,移动台申请入网时,利用它向基站发送入网请求。x

42.前向是指手机发往基站的方向。x

43.RAKE接收机可以不通过延时估计实现。x

44.MS发,BS收的传输链路称为下行链路。 x

45.前向是指手机发往基站的方向。x

46.MSK是相位连续且满足最小频差的调制指数为1的一种特殊形式的FSK。x

47.模拟移动网采用的多址技术是TDMA。x

48.FSK的解调由于其恒包络的特点不能采用包络检波。x

49.π/4-DQPSK是恒包络的调制技术,其优点是可采用成本低廉的非线性功放。x

50.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要求调制技术使已调信号的频谱越宽越好,以便更好地抗衰落。x

51.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相邻小区不允许使用相同频率,否则会产生同频干扰。x

填空题

1.HLR 的全称是( 归属位置寄存器 )。

2.GMSC 全称是( 移动关口局 )。

3.BSC 是基站 BS 的智能中心,其主要功能是能( 控制BST )。

4.用户手机和 GSM 系统网络部分的互通接口是 ( Um 接口 )。

5.利用一定距离的两幅天线接收同一信号,称为( 空间 )分集。

6.CDMA 系统的一个信道宽是 ( 1.2288 )MHz。

7.CDMA 系统采用 ( Rake )接收机进行路径分集。

8.CDMA系统前向信道有 ( 64 )个正交码分信道。

9.CDMA系统中的前向业务信道全速率是 ( 9.6 )kbps。

10.GSM系统的载频间隔是( 200 )kHz。

11.GSM系统的数据传输全速率是 ( 9.6 )kbps。

12.GSM的跳频速率是 ( 217 )跳每秒。

13.LPC是指( 线性预测编码 )。

14.GSM系统常采用的信道编码,是码率为 ( 1/2 ) 的卷积码。

15.GSM中,每个突发脉冲序列共 ( 156.25 )bit ,占时 ( 4.615 )ms。

16.IS-95CDMA是属于第 ( 2 )代移动通信系统。

17.3G主流技术标准包括 ( CDMA200 )、( TD-SCDMA )和( WCDMA )。

18.移动通信采用的常见多址方式有 ( FDMA )、( TDMA )和( CDMA )。

19.基站 BS是由 ( BST )和( BSC )组成的。

20.BSC和 MSC之间采用的接口是 ( A )接口。

21.BS和 MS之间的接口是 ( Um )接口。

22.GSM系统信道编码后得到的数据总比特率( 22.8kbps )。

  1. 121 号频道对应的上行频率为 ( 914.2MHz ), 下行频率为 ( 959.2MHz )。

24.广播信道 BCH包含 ( FCCH )、( SCH )和( BCCH )。

25.TD-SCDMA采用的是 ( 智能 )天线,工作方式是 ( FDD )模式。

26.一般在工程里,要求 GSM网络的同频干扰要求是大于( 12 )dB。

27.GSM采用的调制方式为( GMSK )。

28.天线分集、跳频能克服( 多径 )衰落, GSM采用的跳频为( 慢跳频 )。

29.中国的移动国家代码为 ( 460 ),中国联通移动网的移动网络代码为( 01 )。

30.GSM网络中唯一识别移动台的号码是 ( IMSI ) ,而在公共电话交换网中唯一识别移动台的号码是( ISDN )。

31.沃尔什码就其正交性而言为( 完全正交码 ),其先关性为 ( 0 )。

32.3G三种主流技术标准为( WCDMA )、( CDMA2000 )、( TD-SCDMA )。

33.我国 GSM系统采用频段为 ( 900/1800MHz ),可分为 ( 124 )个频道,( 收发双工间隔 )45 MHz, ( 载频间隔 )为 200KHz,频跳速率为 ( 217 跳/s )。

34.GPRS以( GSM )为基础,引入了 ( SGSN )和 ( GGSN )节点。

35.无线通信的三种常见“效应”是:( 阴影效应 )、( 远近效应 )、( 多普勒效应 )。

36.移动通信可采用的多址技术有 ( FDMA )、( CDMA )、( TDMA )、( SDMA )。

37.在( FDD )模式下, 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分别使用两个独立的载波进行传输。

38.在( TDD ) 模式下, 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分时共享同一载波进行传输。

39.接收分集技术主要有( 空间分集 )、( 频率分集 )、( 时间分集 )、( 极化分集 )。

40.多径效应在时域上将造成数字信号波形的( 展宽 )。

41.RAKE接收机的特点是利用多个( 并行相关器 )检测多径信号,按照一定准则合成一路信号供解调用,其本质是利用多径现象来( 增强信号 )。

42.移动信道的时变多径传播特性,将引起严重的码间干扰,需要采用( 均衡技术 )来克服。

43.( IMSI ) 号码用来识别每个移动用户,且存储在 ( SIM ) 卡上;在无线接口上采用 ( TMSI ) 号码来替换以增加用户数据的保密性.

44.HLR的全称是 ( 归属位置寄存器 ) ;VLR的全称是 ( 访问位置寄存器 ) ;GMSC全称是 ( 入口移动交换中心 )。

45.利用一定距离的两幅天线接收同一信号,称为 ( 空间 )分集。

46.GSM系统的载频间隔是 ( 200 kHz ) ;GSM系统的数据传输全速率是 ( 9.6 kbps )。

47.GSM 的广播信道 BCH 包含( FCCH ) 、( SCH ) 、( BCCH ) ;公用控制信道包括 ( PCH )、( AGCH )、( RACH ) 。

48.GSM系统的话音编码算法为( RPE-LTP ),其原始话音速率为( 13 kbps ) ,加差错保护后的话音速率是( 22.8 kbps ) ;IS-95 系统的话音编码算法为( QCELP ),其基本速率为 ( 8 kbps )。

49.TD-SCDMA采用的是( 智能 )天线,双工方式是( TDD )模式,解调采用的是( 联合检测 )。

50.接收分集技术主要有( 空间分集 )、( 频率分集 ) 、( 时间分集 )和( 极化分集 )等。

51.基站识别码 BSIC 是通过( SCH ) 逻辑信道来传送的;当移动台接入网络时,它首先占用的逻辑信道是( BCCH ) 。

52.当一个移动用户首次入网时, 它必在( HLR ) 中登记注册, 移动台的不断运动将导致其位置的不断变化。这种变动的位置信息由( VLR ) 进行登记。位置区的标志在( BCCH )信道中播送,移动台开机后,就可从中提取所在位置区的标志。

53.GSM网络改造为能提供 GPRS业务的网络需增加两个主要单元( SGSN ) 和( GGSN ) 。

54.在 CDMA系统中采用语音激活技术可以( 减少干扰 ),能提高系统容量到约为( 2.86 ) 倍,而采用 120°的定向天线把小区分成三个扇区,可以提高( 3 )倍的容量。

55.CDMA蜂窝系统在正向上设置了( 导频信道 )、( 同步信道 )、( 寻呼信道 )和( 正向业务信道 ), 反向上设置了( 接入信道 )和反向业务信道。

56.3G使用的多址方式是( CDMA )。

57.无线通信通常会有( 阴影效应 )、( 远近效应 )、( 多径效应 )、( 多谱勒效应 )四种效应。

58.视线传播极限距离公式为( )。

59.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损耗公式为( [Lfs](dB) = 32.45+20lg d(km)+20lg f(MHz) )。

60.调制将( 基带 )信号转换成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已调信号,而且它对系统的传输有效性和可靠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61.带宽有效性是反映调制技术在一定的频带内数据有效性的能力,可表述成在给定带宽条件下每赫兹的( 数据 )通过率:

62.信源编码解决( 有效性 )问题。

63.两个信号正交的条件是( 内积为零 )。

64.GSM系统采用调制方式是( GMSK;高斯最小频移键控 )。

65.FDD系统必须使用 ( 成对 ) 频段,而TDD仅需使用 ( 非成对 ) 频段。

66.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通过( 频率复用 ) ,解决或缓解了频谱匮乏与用户量巨大这一主要矛盾。

67.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的( 模拟调频 )调制方式来传输语音,其信令系统采用2FSK数字调制。

68.模拟信号传输的质量标准是( 信噪比;S/N )。

69.功率有效性是反映调制技术在低功率电平情况下保证系统误码性能的能力,可表述成( 每比特的信号能量 )与噪声功率谱密度之比。

70.阴影衰落服从( 对数正态分布 )分布.

71.电波传播通常会有经历( 路径 )损耗、( 阴影 )损耗、( 多径 )损耗。

72.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采用( MQAM;QPSK;8PSK )。

73.信道编码解决( 可靠性 )问题。

74.数字信号传输的质量标准是( 误码率;Pe )。

75.2G使用的多址方式是( FDMA+TDMA;TDMA; CDMA )。

76.OFDM系统中CP的作用保护子载波之间的( 正交性 ),消除子载波间( 干扰 )。

77.请写出香农公式( C=Blog2(1+S/N) )。

78.蜂窝通信技术虽然 极大地提高了频率利用率,但是随之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 同频干扰;共道干扰 )干扰。

79.1G使用的多址方式是( FDMA )。

80.无线电波的传播模型有( 大尺度 )模型、( 小尺度 )模型两种。

第一章 概述

1.1 简述移动通信的特点!!!
1、移动通信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2、移动通信在强干扰环境下工作;
3、通信容量受限
4、通信系统复杂
5、对移动台的要求高

1.2 移动台主要受哪些干扰?哪种干扰是蜂窝系统所特有的?!!!
互调干扰
临道干扰
同频干扰 是蜂窝系统特有的干扰
多址干扰

1.3 简述蜂窝式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说明各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
蜂窝移动通信已经经历了4代,目前正在发展的是第5代。各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分别如下:
1、第一代( 1G):以模拟式蜂窝网为主要特征,采用FDMA,仅能进行语音通信,具有频谱效率低、网络容量有限和保密性差的弱点,各国制式不统一,没有统一标准。
2、第二代( 2G):以数字式蜂窝网为主要特征,采用FDMA+TDAM或CDMA,不能仅进行语音通信,而且开通了数据业务,但是速率较低;在频谱效率、网络容量和保密性上比1G有较大进步;全球制式趋于统一,以欧洲的GSM和美国的IS-95为代表。
3、第三代( 3G):是数字式蜂窝网,采用CDMA,以多媒体业务为主要特征;可全球漫游、适应多种环境、提供高质量的多媒体业务、系统容量和保密性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可以在2000M频段提供2000K的速率;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北美的 CDMA2000 、欧洲和日本的WCDMA及我国提出的TD-SCDMA三大系统。
4、第四代(4G):是数字式蜂窝网,放弃了CDMA技术,采用OFDM/ FDMA和多天线技术;支持FDD和TDD两种双工方式;在网络容量、传输速率、传输时延等性能方面比3G有较大提升;有FDD-LTE和TDD-LTE两种标准。
5、第五代(5G):以OFDMA和MIMO技术为主,使用频段集中在3GHz甚至更高;具有增强移动宽带(eMBB (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低功耗海量连接(mMTC (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低延时高可靠(uRLLC (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unications))三大特点。

1.4 试画出第三代移动通信频谱分配图!!!

电联:1885~2025MHz和2110~2200MHz
欧洲:1900~2025MHz和2110~2200MHz
日本:1918~2010MHz和2110~2200MHz
美国:1850~1990MHz和2110~2200MHz

1.5 描述 4G、5G的频谱分配方案!!!
4G频谱分配方案
电联:3.4~3.6GHz、2.3~2.4GHz、698~806MHz、450~470MHz
5G频谱分配方案
中国:3300~3600 MHz和4800~5000 MHz

1.6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主要有几种?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采用哪种方式?!!!
单工、双工、单双工、移动中继
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采用双工通信

1.7 什么是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网的发展趋势是扁平化和IP化,将向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方向发展,形成统一的综合宽带通信网,并逐步演进为由核心骨干层和接入层组成、业务与网络分离的构架;其业务将走向数据化和分组化。

1.8 我国蜂窝移动通信的工作频段有哪些?
2G(900M\1800M)
3G(1800M\2000M)
4G(1900M\2300M
5G(3300~3600\4800~5000M)

1.9 移动通信的分类及应用系统
蜂窝式公用移动通信系统
集群调度移动通信系统
无绳电话系统
无线电寻呼系统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无线LAN/WAN

1.10 移动通信网络发展
未来的网络将向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方向发展,形成统一的综合宽带通信网,并逐步演进为由核心骨干层和接入层组成、业务与网络分离的构架。

第二章 移动通信电波传播与传播预测模型

知识点

2.1.1 电波传播的基本特性
传播的开放性、接收环境的复杂性、通信用户的随机移动性
三种损耗:路径损耗、慢衰落(阴影)损耗、快衰落(多径)损耗
四种效应阴影效应、远近效应、多径效应、多普勒效应

2.1.2 两种传播模型

衰落特性的算式描述
r(t)=m(t)*r0(t)
r(t) 表示信道的衰落因子;m(t) 表示大尺度衰落;r0(t) 表示小尺度衰落。
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可以用下式描述、

2.1.3 自由空间传输损耗
电波传播方式:发射机天线发出的无线电波,可依不同的路径到达接收机,典型的传播通路如图。
直射波:沿路径d从发射天线直接到达接收天线
反射波:沿路径d1经过地面反射到达接收机天线
散射波:沿路径d2经建筑物散射到达接收机天线

若各向同性天线(亦称全向天线或无方向性天线)的辐射功率为PT瓦,则距辐射源dm处的能量会均匀分布在以天线为中心半径为d的球面上,面积为4πd2。
单位面积上的电波功率密度S为

若用发射天线增益为GT的方向性天线取代各向同性天线, 则上述公式应改写为

接收天线获取的电波功率等于该点的电波功率密度乘以接收天线的有效面积,即

式中, AR为接收天线的有效面积, 它与接收天线增益GR满足下列关系:

式中, λ2/4π为各向同性天线的有效面积。
由前面的公式可导出

当收、发天线增益为0dB, 即当GR=GT=1时, 接收天线上获得的功率为

由上式可见,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Lfs可定义为以dB计, 得



[Lfs](dB) = 32.45+20lg d(km)+20lg f(MHz)
式中, d的单位为km, 频率单位以MHz计。

2.1.4 视线传播极限距离
如图,天线的高度分别为ht和hr,两个天线顶点的连线AB与地面相切于C点。由于地球等效半径Re远远大于天线高度,不难证明,自发射天线顶点A到切点C的距离d1为


同理, 由切点C到接收天线顶点B的距离d2为

将Re=6370km, h1,h2以米为单位代入,可得


H1=10m,h2=2m,可得d0=16.34km
在标准大气折射情况下,Re=8500km, 故

对于球形地面,通常依据接收点离开发射天线的距离将通信区域分成三种情况:
亮区 d < 0.7d0
半阴影区 0. 7d0 (1.2 ~1.4)d0

2.1.5 反射
如果电磁波传输到理想介质表面,则能量都将反射回来
反射系数(R)入射波与反射波的比值


垂直极化:

水平极化:

式中, ε0是反射媒质的等效复介电常数, 它与介电常数ε、 电导率σ和工作波长λ有关

2.1.6 电磁场的极化特性
极化: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其电场矢量的方向和幅度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分类:线极化、圆极化、椭圆极化
水平极化:电场方向平行于地面
垂直极化:电场方向垂直于地面
接收特性:接收天线的极化方式只有与被接收的电磁波极化方式一样时,才能有效地接收信号。
极化失配:影响接收信号质量。

题目

2.1 说明多径衰落对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影响!!!
信息信号分散,信噪比低,传输语音和数据质量不佳
可能引入尖锐的噪声,造成传输数据大量出错
不同路径传来的信号互相相关,难以直接叠加。增加接收电路单元的复杂度,从而提高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成本

2.2 若某发射机发射功率为 100W ,请将其换算成 dBm 和 dBW。如果发射机的天线增益为单位增益,载波频率为 900MHz,求出在自由空间中距离天线 100m 处的接收功率为多少 dBm?!!!

2.3 若载波 f0=800MHz,移动台速度 v=60Km/h,求最大多普勒频移!!!

2.4 说明延时扩展,相关带宽和多普勒扩展、相关时间的基本概念!!!
时延扩展是在多径信道中由于信号传播路径不同,到达接收端的时间也就不同,导致接收信号包含发送脉冲及其各个延时信号所引起的,通常用平均附加时延、rms时延扩展等参数来描述,它反应了多径信号的功率延迟分布情况,是信道在时间上的色散;
相关带宽是在多径信道中两个信号其衰落相关的频率间隔,这个频率间隔取决于rms时延扩展,是多径信道时间色散在频率上的反映;
当信号带宽远小于相关带宽时,信道是一个频率非选择性信道,信号可以顺利传输,无大的失真;当信号带宽超过相关带宽时,信道是一个频率选择性信道。
多普勒扩展是移动台在运动过程中进行无线通信时,接收信号频率会发生变化,它反应的是接收信号功率在频率上的分布,通常用多普勒功率谱密度标准差来描述,是信道在频率上的色散;
相关时间是多径信道中两个信号到达时其幅度相关的时间间隔,这个时间间隔取决于多普勒频率扩展,是多径信道频率色散在时间上的反映;
当数据符号周期远远小于相关时间时,信道是一个非时间选择性信道,即慢衰落,信号可以顺利传输,无大的失真;否则为时间选择性信道,即快衰落信道。
当信号带宽远远大于多普勒扩展时为慢衰落,信号可以顺利传输,无大的失真;否则为快衰落信道。

2.5 设载波频率 fc=1900MHz,移动台运动速度 v=50m/s,问移动 10m 进行电波传播测量时需要取多少个样值?进行这些测量需要多少时间?信道的多普勒扩展为多少?!!!

2.6 若 f=800MHz,v=50Km/h,移动台沿电波传播方向行驶,求接收信号的平均衰落!!!

2.7 已知移动台速度 v=60km/h,f=1000MHz,求对于信号包络均方值电平 Rrms 的电平通过率!!!

2.8 设基站天线高度为40m,发射频率为 900MHz,移动台天线高度为 2m,通信距离为 15Km,利用 Okumura-Hata 模型分别求出城市、郊区、乡村的路径损耗(忽略地形校正因子的影响)!!!

2.9 假设发射机发射50W的功率,将其换算成(a) dBm和(b) dBW。如果该发射机为单位增益天线,并且载频为900MHZ,求出在自由空间中距天线100m处的接收功率为多少dBm? 10km处为多少?假定接收天线为单位增益天线。
PT (dBm)= 10log[PT (mW)]
= 10log[50 × 10^3 mW]=47.0dBm

PT (dBW)= 10log[PT (W)]
= 10log[50 W]=17.0dBW

当d=100m时,利用公式确定接收功率:

当d=10km时,接收功率:

也可利用公式先计算自由空间的传输损耗,再用发射功率和传输损耗计算接收功率:







2.10 移动通信信道最基本的特点是什么?
衰落

2.11 移动通信传播环境有哪些有特征?
传输开放性
接收环境复杂性
用户随机移动性

2.12 移动通信信道有哪些损耗?
路径损耗
阴影损耗
多径损耗

2.13 移动通信信道哪几种效应?
阴影、远近、多径、多普勒效应

2.14 写出自由空间接收信号功率及传播损耗公式
[Lfs](dB) = 32.45+20lg d(km)+20lg f(MHz)

2.15 设图所示的传播路径中,菲涅尔余隙 x=-82m, d1=5km, d2=10km, 工作频率为 150MHz。 试求出电波传播损耗。
先由式(2 – 13)求出自由空间传播的损耗Lfs为
[Lfs] = 32.45+20lg150+20lg(5+10) = 99.5dB
由式(2 – 15)求第一菲涅尔区半径x1为

式中,λ=c/f, c为光速,f为频率。
由图查得附加损耗(x/x1≈-1)为16.5dB, 因此电波传播的损耗L为
[L] = [Lfs]+16.5 =99.5+16.5=116.0dB

2.15 阴影效应对移动通信系统有什么样的影响?如何消除此影响?
影响:
影响移动通信小区覆盖范围
导致移动通信覆盖盲区
影响移动通信的切换
影响信噪比或载噪比等的大小
消除影响:
在系统设计设置衰落余量
网络规划时对基站站址的合理选取

2.16 多径衰落的基本特性

h(t)表示信道的衰落因子,指接收功率与发射功率之比。

d-α表示路径传输损耗的影响,同传输距离成反比,一般取2~5之间。
  表示阴影衰落的影响,服从正态分布。
  表示小尺度衰落的影响,包括多径等。


功率换算:
1W = 0 dBW= 10log1 W = 10log1000 mW = 30 dBm
Pr dBm = 10lgPr mW
Pr dBW = 10lgPr W
10mW = 10lg10 mW = 10 dBm

第三章 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和调制解调技术

3.1 信源编码的目的是什么 !!!
压缩信源产生的冗余信息,降低传递这些不必要的信息的开销,从而提高整个个传输链路的有效性

3.2 H.264中图像数据被分成了哪几部分 !!!
将图像数据分成动态矢量数据(即基本层,需要更好的差错保护)以及剩余的信息。每个数据片的编码视频信息首先被分割成三部分并分别放到A、B、C 数据分区中,每个数据分区中包含的信息被分别封装到相应的RTP 数据包中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其中,Part A 中包含最重要的slice 头信息、 MB 头信息,以及动态矢量信息; Part B 中包含帧内和  SI 片宏块的编码残差数据,能够阻止误码继续传播;Part C 中包含帧间宏块的编码残差数据,帧间编码数据块的编码方式信息和帧间变换系数。

3.3 在移动通信中对调制有哪些考虑? !!!
①频带利用率 
②功率效率 
③已调信号恒包络 
④易于解调 
⑤带外辐射

3.4 什么是相位不连续的 FSK?相位连续的 FSK(CPFSK) 应当满足什么条件?为什么移动通信中,在使用移频键控时一般总是考虑使用CPFSK? !!!
相位不连续的2FSK 信号在码元交替时刻,波形是不连续的(开关方法所得)
所谓相位连续是指不仅在一个元码持续时间连续而且在从元码ak-1到ak转换的时刻kTb两个元码相位也相等,满足关系式ψk=(ak-1 -ak)kπ+ψk-1,即要求当前元码的初相位ψk由前一元码的初相位ψk-1来决定。
因为在相同的调制指数h情况下,CPFSK的带宽要比一般的2FSK带宽要窄,这意味着前者的频带效率要高于后者,所以在使用频移键控时一般总是考虑使用CPFSK 。

3.5 MSK 信号数据速率为 100kbit/s。若载波频率为 2MHZ,求发送1、0时,信号的两个载波频率!!!
频偏fd=Rb/4=25KHz
发送“1”时的载波频率为fc-fd=2000-25=1975 KHz
发送“0”时的载波频率为fc+fd=2000+25=2025 KHz
两者的频率互换也是可以的。

3.6 已知发送数据序列 {bn}={-1+1+1-1+1-1-1-1}。1、画出 MSK 信号的相位路径 2、设fc=1.75Rb,画出 MSK 信号的波形 3、设附加相位初值 φ0=0,计算各码元对应的 φk!!!

3.7 用数值方法计算 MSK 信号功率谱第二零点带宽的功率

3.8 GMSK 系统空中接口传输速率为 270.8333 3kbit/s,求发送信号的两个频率差。若载波频率是 900MHz,这两个频率又等于多少?!!!
(1) 由于GMSK的频偏为速率的四分之一,两个频率之差是频偏的两倍,所以

fd=Rb/4=270.8333/4=67.7kHz

f1-f2=Rb/2=270.8333/4 =135.4kHz

(2) f1=fc+Rb/4=900M+270.8333/4 kHz=900.067MHz

(3) f2= fc-Rb/4=900M-270.8333/4 kHz=899.933MHz

3.9 设升余弦滤波器的滚降系数为 α=0.35,码元长度为 Ts=1/24000s。写出滤波器的载波频率响应表达式(频率单位:KHz)和它的冲激响应表达式(时间单位:ms)

3.10 设高斯滤波器的归一化参数 xb 的大小是如何影响带宽效率和误码特性的?

3.11 高斯滤波器的归一参数 xb 的大小是如何影响带宽效率和误码特性的?

3.12 QPSK 信号以 9600bit/s速率传输数据,若基带信号采用具有升余弦特性的脉冲响应,滚降系数为 0.5。求信道应有的带宽和传输系统的带宽效率;若改用 8PSK 信号,带宽效率又等于多少?

3.13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 GMSK 和 π/4-QPSK 调制方式各有什么优点?

3.14 若二进制的数字基带信号为二电平的非归零码,在进行 FSK、MSK、GMSK、2PSK、QPSK、π/4-QPSK 和 OQPSK 调制后,这些已调信号是否具有恒包络性质?若基带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后再进行调制,这些已调制信号的包络会发生什么变化?包络的变化使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对它们有什么不同影响?

3.15 QPSK、π/4-QPSK 和 OQPSK、信号相位跳变在信号星座图上的路径有什么不同?

3.16 请画出数字通信系统中 16PSK 信号最佳判决域的划分。在白高斯信道下,已知 MPSK 符号能量 Es,噪声功率 σ^2,请推导在发端先验等概、收端采用最佳接收时 16PSK 信号的误码率

3.17 在白高斯信道下,已知噪声功率为 σ^2,计算 MQAM 软解调时的比特对数似然比 LLR

3.18 什么是 OFDM 信号?为什么它可以有效地抵抗频率选择性衰落?!!!
系统把整个可用信道频带B划分为N个带宽为△f的子信道。把N个串行码元变换为N个并行的码元,分别调制这N个子信道载波进行同步传输,这就是频分复用。
如果子载波的间隔等于并行码元长度的倒数1/Ts和使用相干检测,采用子载波的频谱重叠可以使并行系统获得更高的带宽效率。这就是正交频分复用。 
OFDM将高速的信号比特流分解成N个并行的低速的比特流之后,每个子信道中的码元速率小于信道的相关带宽(1/Ts≤△f ),因此可以有效地抵抗频率选择性衰落,避免严重的码间干扰。

3.19 OFDM 系统是如何利用 IFFT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实现的? !!!

3.20 OFDM 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
OFDM的优点如下:
有比较高的带宽效率、瑞利衰落对码元的损伤较单载波容易恢复、系统因时延所产生的码间干扰不那么严重、当信道在某个频率出现较大幅度衰减或较强的窄带干扰时,只是影响个别的子信道、由于可以采用DFT实现OFDM信号,极大简化了系统的硬件结构。
但是OFDM也有如下缺点:
发射信号的峰值功率和平均功率比值(PAR)过大的问题、由于多谱勒频谱扩展破坏子载波正交的问题。

第四章

4.1 分集接收技术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
把接收到的多个衰落独立的信号加以处理,合理地利用这些信号的能量来改善接收信号的质量。

4.2 什么是宏观分集和微观分集 ? 在移动通信中常用哪些微观分集?!!!
宏观分集:用于合并两个或多个长时限对数正态信号,这些信号是经独立的衰落路径接收来自不同基站站址的两个或多个不同天线发射的信号。
微观分集:用于合并两个或多个短时限瑞利信号,这些信号都是同一接收基站长经独立的衰落路径接收来自两个或多个不同天线发射的信号。
移动通信中常用的微观分集:时间分集、频率分集、空间分集、角度分集、极化分集。

4.3 合并方式有哪儿种? 哪一种可以获得最大的输出信噪比? 为什么 ?!!!
合并方式有常用的选择式合并、最大比值合并和等增益合并。
其中最大比值合并可以获得最大的输出信噪比,因为合并后信号的振幅与各支路信噪比相联系,信噪比越大的支路合并后的信号贡献越大。所以,即使当各路信号都很差,使得没有一路信号可以被单独解出时,最大比值合并算法仍有可能合成一个达到 SNR 要求的可以被解调的信号。这种方法的抗衰落统计特性是最佳的。

4.4 要求 DPSK信号的误比特率为 10^-3 时,若采用 M=2 的选择合并,要求信号平均信噪比是多少dB? 没有分集时又是多少 ? 采用最大合并时重复上述工作 。

4.5 什么是码字的汉 明距离? 码字1101001 和 0111011 的汉明距离等千多少? 一个分组码的汉 明码距为 32 时能纠正多少个错误?!!!
码字的汉明距离是指两个码组中对应位置上具有不同二进制码元的位数。
码字1101001和0111011的汉明距离等于3 。
若要纠正t个随机独立错误,要求dmin>=2t+1,当一个分组码的汉明距离为32时,能纠正15个错误。

4.6 。

4.7 。

4.8 。

4.9 。

4.10 信道均衡器的作用是什么 ? 为什么支路数为有限的线性横向均衡器不能完全消除码间干扰?!!!
均衡干扰器的作用是把码间干扰的接收序列{xn}变为无码间干扰的序列{yn}。

4.11 线性均衡器与非线性均衡器相比较主要缺点时什么?在移动通信中一般使用它们中的哪一类?!!!
线性均衡器只能用于信道畸变不十分严重的情形,在移动通信的多径衰落信道中,信道的频率响应往往会出现凹点(频率选择性衰落引起的),这时线性均衡器无法很好地工作。为了补偿信道畸变,凹点区域必须有较大的增益,显然这将显著地提高信号的加性噪声。因此,在移动通信的多径衰落信道中,我们通常使用非线性均衡器。

4.12 试说明判决反馈均衡器的反馈滤波器在其中时如何消除信号的拖尾干扰的。

4.13 PN序列有哪些特征使它具有类似噪声的性质?!!!
PN序列的平衡特性、游程特性和相关特性使得它具有类似噪声的性质。

4.14 计算序列的相关性:!!!
1.计算序列 a:=.1110010 的周期自相关特性并绘图 (取 10 个码元长度) ;!!!

A —x 和 y中对应码元相同的个数;
D —x 和 y中对应码元不同的个数;
n为x和y相互移位的个数。
Ra(0)=(7-0)/(7+0)=1
Ra(1)=(3-4)/(3+4)=-1/7
Ra(2)=(3-4)/(3+4)=-1/7
Ra(3)=(3-4)/(3+4)=-1/7
Ra(4)=(3-4)/(3+4)=-1/7
Ra(5)=(3-4)/(3+4)=-1/7
Ra(6)=(3-4)/(3+4)=-1/7
Ra(7)=(7-0)/(7+0)=1
Ra(8)=(3-4)/(3+4)=-1/7
Ra(9)=(3-4)/(3+4)=-1/7
从序列a的自相关系数可以看出其具有尖锐的自相关特性。

2.计算序列 b= OllOlOOl 和 c=,00110011 的互相关系数, 并计算各自的周期自相关特性并绘图 (取10 个码元长度) ;!!!

A —x 和 y中对应码元相同的个数;
D —x 和 y中对应码元不同的个数;
n为x和y相互移位的个数。
Rb,c(0)=(4-4)/(4+4)=0
Rb,c(1)=(4-4)/(4+4)=0
Rb,c(2)=(4-4)/(4+4)=0
Rb,c(3)=(4-4)/(4+4)=0
Rb,c(4)=(4-4)/(4+4)=0
Rb,c(5)=(4-4)/(4+4)=0
Rb,c(6)=(4-4)/(4+4)=0
Rb,c(7)=(4-4)/(4+4)=0
Rb,c(8)=(4-4)/(4+4)=0
Rb,c(9)=(4-4)/(4+4)=0
从序列b和c和互相关系数可以看出这两个序列是相互正交的。

4.15 简要说明直接序列扩频和解扩的原理。!!!
由于x(t)=b(t)c(t)的频谱等于b(t)的频谱与c(t)的频谱的卷积。B(t)和c(t)相乘的结果使携带信息的基带信息的带宽被扩展到近似为c(t)的带宽Bc。扩展的倍数等于PN序列一周期的码片数N=Bc/Bb=Tb/Tc,而信号功率谱密度下降到原来的1/N。信号这样处理的过程就是扩展频谱,c(t)在这是的作用起着扩作用,称作扩频码,这种扩频方式就是直接序列扩频。
在接收端,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r(t)一般是有用信号和噪声及各种干扰信号的混合。为了突出解扩的概念,这里暂不考虑它们的影响,即r(t)=s(t)。接收机将收到的信号首先与本地产生的PN码c(t)相乘。由于c2(t)=(±1)2=1,所以r(t)c(t)=s(t)c(t)=b(t)c(t)cosωctc(t)=b(t)cosωct。相乘所得信号显然是一个窄带的2PSK信号,它的带宽等于2Rb=1/Tb。这样的信号恢复为一个窄带信号,这一操作的过程就是解扩。

4.16 为什么扩频信号能够有效地抑制窄带千扰 ?!!!
扩频信号对窄带干扰的抑制作用在于接收机对信号的解扩的同时,对干扰信号的扩频,这降低了干扰信号的功率谱密度。扩频后的干扰和载波相乘、积分大大削弱了他对信号的干扰,因此在采样器的输出信号受到干扰的影响将大大减少,输出的采样只会比较稳定。

4.17 RAKE 接收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

4.18 MIMO 和空时编码技术抗衰落的原理是什么?

4.19 对于采用 QPSK 调制 STTC 编码,2 根发送天线的 MIMO 系统,要发送的信息符号是(2 ,1 ,3 ,0 ,2) ,那么在每根天线上发送的符号是什么?

4.20 。

4.21 。

第五章

5.1 说明大区制和小区制的概念 ,指出小区制的主要优点 。!!!
小容量的大区制:是指一个基站覆盖整个服务区。为了增大单基站的服务区域,天线架设要高,发射功率要大。
大容量的小区制:是指把整个服务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分别设置一个小基站,负责本区移动通信的联络和控制。
小区制的主要优点是容量大,通信质量好。

5.2 简单叙述切换的基本概念。!!!
当移动用户牌通话状态时,如果出现用户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的情况,为了保证通话的连续,系统要将对该MS的连接控制也从一个小区转移到另一个小区。这种将正在处于通话状态的MS转移到新的业务信道上(新的小区)的过程称为“切换”。

5.3 什么是同频干扰? 是如何产生的? 如何减少 ?!!!
同频干扰:是指相同载频电台之间的干扰。它是由蜂窝小区的结构产生的。可能通过合理的待定蜂窝结构与频率规划来减少。表现为系统设计中对同频干扰因子的选择。

5.4 试绘出单位无线区群的小区个数,N= 4 时 ,3 个单位区群彼此邻接时的结构图形。假定小区的半径为 r,邻接无线区群的同频小区的中心间距如何确定?

5.5 面状服务区的区群是如何组成的? 模拟蜂窝系统同频无线小区的距离是如何确定的?!!!
面状服务区的区群是由满足下面两个条件的小区来构成的:一是区群之间可以邻接,且无空隙无重叠地进行覆盖; 二是邻接之后的区群应保证各个相邻同信道小区之间的距离相等。
频率复用距离D是指最近的两个同频小区中心之间的距离。同频距离为:
其中R为小区的半径,N为区群的大小,N=i2+i*j+j2。

5.6 N-CDMA系统的有效频带宽度为1.2288MHz , 语音编码速率为 9.6kbit/s , 比特能量与噪声密度比为 6 dB,则系统容量为多少?!!!
6dB为4倍,即

此N-CDMA系统容量为:

5.7 简要说明粗同步和细同步的方法 。

5.8 什么是硬切换?什么是软切换 ? 软切换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
硬切换是指在新的通信链路建立之前,先中断旧的通信链路的切换方式,即先断后通。
软切换是指需要切换时,移动台先与目标基站建立通信链路,再切断与原基站之间的通信链路的切换方式,即先通后断。
软切换的优点:提高切换成功率、增加系统容量、提高通信质量。
软切换的缺点:导致硬件设备的增加、占用更多资源、当切换的触发机制设定不合理时导致过于频繁的控制消息交互时,会影响用户正在进行的呼叫质量、系统自身的干扰。
采用软切换的前提是:只有在使用相同频率的小区之间才能进行,因此模拟系统、TDMA系统不具有这种功能。

5.9 说明移动通信网的基本组成 。!!!
移动通信无线服务区由许多正六边形小区覆盖而成,呈蜂窝状,通过接口与公众通信网(PSTN、PSDN)互联。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交换子系统(SS)、操作维护管理子系统(OMS)和基站子系统(BSS),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输实体。

5.10 简述 移动通信网络结构由 2G 到 4G 的变化 。

5.11什么是移动软交换? 它与电路交换有哪些根本的不同 ? 移动软交换所带来的好处是什么 ?

5.12 已知C=3次/天,T=120秒/次,K=10%,求每用户的忙时话务量Aa。!!!

5.13 某系统有50个用户,每个用户平均每小时发出2次呼叫,每次呼叫平均保持时间3分钟,求每个用户的话务量和系统总的话务量。 !!!
每个用户的话务量为

系统的总话务量为

5.14 为某移动通信系统做规划设计。假设每天每个学生平均呼叫1次,每次呼叫占用信道平均时间为30秒,用户的忙时集中率K=0.15,要求呼损率为5%,为了容纳20000个以上的用户,问该通信系统至少需要提供多少个信道? !!!

每用户的忙时话务量Aa为

20000个用户一天的忙是话务量为

在呼损率为5%时,是呼损率表得n=31时所提供的话务量才大于25Erl,所以该通信系统至少需要31条信道才能满足通信的需求。

上一篇
下一篇